一、 香港中國近代史研究學會之國共戰爭之《為何國民黨會失去政權,退居台灣?》專文摘要:
1、 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大陸發生政變,國民政府撤離大陸的原因,美俄的國際關係固不無影響,但國府因政治、經濟及軍事之失敗,互相激盪,人心崩潰迅速瓦解,乃失敗之主因。
2、 軍事戰:就全盤戰略而言,國軍精銳,接收東北,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既未能發揮戰力,終至消耗東北,此為戡亂戰爭失利之重要關鍵。就戰術而言,共軍控制廣大農村,包圍城市,採取游擊戰術,人海戰術,充份利用民兵,以消耗國軍戰力。至國軍方面,以點制面,但因交通寸斷,變成困守孤點,處於被動挨打地位;復有不肖國民革命軍軍官虐殺士兵,促使共軍力量逐漸坐大。另中共利用和談、停戰,以打擊國軍士氣,且國軍內部亦未盡協調合作,甚至有些部隊未戰即降,而致影響戰局者。
3、 情報戰:政府軍政機關或部隊中,潛伏大量共諜分子,國軍作戰計劃及行動,共方往往瞭如指掌。國軍戰場致敗,以此為多。
4、 政治戰:就國際關係言,中共的發展,自始即受到蘇俄的扶植,而在戰時及戰後國共爭端中,美國政府受到一批親共人士的影響,支持中共的聯合政府謀略,以孤立國府。在國共談判中,美國又處處翼護中共,壓迫國府。 因此在形勢上,中共則在美國的安撫和蘇俄的實質支援下,勢力日增。另一方面,國府在美國的壓力下與中共進行和談,使中共一面籍和談伺機擴張,一面爭取國際上及國內失意分子的同情,終於實力大增。就國內政治情況而言,中共的拉攏與分化,形成反政府的勢力,削弱本身的力量。
5、 經濟崩潰及社會動盪:戰後通貨膨脹,金融崩潰,造成社會不安,影響民心士氣,實為戡亂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政府動員戡亂,仰賴大量發行紙幣,均為形成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金圓券是國府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由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二萬倍。金圓券發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由於沒有嚴守發行限額,造成的惡性通膨令民間經濟陷入混亂。特別是城市的中產階級所受的經濟損失極巨,令國民黨失去原來最重要的支持者,亦是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迅速垮台的原因之一。金圓券的快速貶值及造成的惡性通脹,源自政府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國府無視於財力的限制,繼續維持戰事。政府赤字以印鈔票支付,造成急劇的通脹。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貨的發行,只試圖以違反市場規律的行政命令去維持物價和幣值,最終引致金融混亂,市場崩潰。金圓券的崩潰,使人民對於政府的信心喪失,過去信任政府而將自己所持金銀外幣兌換新幣,瞬間化為烏有,民心盡失。國府雖然因金圓券發行,搜得民間的數億美元金銀外匯,卻失去了國內本來最應傾向他們的階層-城市人民的信任與支持。在中共的煽動下,不斷發生反戰 與反飢餓的風潮,這些動亂不安的現象,都是造成戡亂失敗的因素,終致中共竊據大陸,國府退守台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央銀行金圓券保安版伍拾萬圓【2013年4月成交價115000元人民幣】
二、
三、 郝柏村: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共戰爭中戰勝中國國民黨,取得大陸政權,讓中國人站起來的。其實不然,因為那是一場「中國人打贏中國人」的戰爭,輸贏只在改朝換代,或轉移政權,中國還是中國。而真正讓中國人站起來的戰爭,是「中國人打贏外國人」的八年全面抗戰,這場戰爭一旦中國打敗,就是亡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讓中國人站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讓中國人強起來、富起來。也就是說,今天中國富強起來的堅實地基,是國民政府打下來的;而宏偉華廈,是人民政府蓋起來的。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一棒接一棒的成果。朝代有興衰,政權有更替,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中,國共兩黨前後傳承,展現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夥伴關係。一九四九年中共打贏了國共戰爭,早年中共基於對蔣委員長及中國國民黨的仇恨,全盤否定了後者在抗戰中的領導與功勞,歷史絕不會接受的。此乃中國自外於二戰的主角地位,無怪乎歐美等西方國家忘記中國曾是同盟的角色,甚至日本政府對侵華歷史終未能深切檢討與誠心道歉。國民政府在大陸失敗,蔣委員長最對不起的人,第一,是大陸的老百姓,第二,是抗戰歷史真相及抗戰中犧牲的二千餘萬的無名英雄。
四、 簡析:
1、 1949年前國共內戰中,國府在大陸之失敗,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及社會民心等重大政策,均遠不如中共之分化謀略,餘尚有官員貪腐無能、竊取國難財、派系對立、財政破產,通膨劇烈、民不聊生等,尤其《金圓券風暴,政府誠信盡失》,民怨沸騰,令國民黨在半壁江山內僅餘的民心士氣喪失殆盡,則是造成國府迅速在大陸崩潰的主因。
2、 從兩岸現況今昔政局之比較,天道在於強,不在於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危機殷鑑不遠,應該在國共內戰中吸取教訓,趨吉避凶,遠離禍患,掌握時勢,韜光養晦,握機馭變,化危轉機,國無誠信,國家危機恐至。
3、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無能政客均乏謀、交、攻城之戰略思維,焉能在兩岸政經軍等戰場獲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