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幣標準目錄(1979-2018)》第二版疏漏1992年中國生肖幣發行12周年1公斤紀念銀幣4個版別淺見簡析

《中國金銀幣標準目錄(1979-2018)》第二版疏漏1992年中國生肖幣發行12周年1公斤紀念銀幣4個版別淺見簡析

中國金銀幣(機制幣)日誌/《中國金銀幣標準目錄(1979-2018)》第二版疏漏1992年中國生肖幣發行12周年1公斤紀念銀幣4個版別淺見簡析

顯示包含「06、中國加厚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06、中國加厚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4月13日

關於加厚幣(葛祖康先生編撰)

關於加厚幣(葛祖康先生編撰) 

一、    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發行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誕生才20多年,對於有著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來講,這還是個新生事物,雖說當初我們有著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富有創造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但國家對於貴金屬幣制造的法規和標準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對於他們來講,要製造出具有大國水準的現代貴金屬幣,還是要在學習和借鑒中創造。我國錢幣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金銀幣。古代金銀幣是稱重貨幣,因而只有成色要求,而沒有大小、厚度要求。而銅鑄幣是計數流通貨幣,故而大小、厚薄、成色都很重要,小於或薄於標準幣就是劣幣。歷史上國力強盛的朝代和國家,鑄幣就厚重,體形也較大,相反一些沒落的、衰弱的王朝和國家就鑄薄幣、小幣或成色低劣的幣,以壓榨民眾。一直到近代,通過國際貿易,我們的金銀幣才從稱重貨幣轉化為標準計數貨幣。可是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各地軍閥自行制幣,偷工減料,輕、薄、成色低劣之幣橫行,機制幣逐步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故而薄幣是貨幣中的劣幣,是貶義詞,不應用作我國貴金屬幣厚度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