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民國十八年)孫像美國版混配金本位一元銀幣銅樣(著名收藏家施新彪,孫浩簡析)
一、 民國十八年孫像美國版混配金本位一元銀幣銅樣(施新彪):民國十八年孫像美國版混配金本位一元銀幣銅樣,是鑄幣鋼模製作過程中的試模樣幣。因其系兩個分屬不同貨幣史階段的鑄幣鋼模合而為一之產物,且存世極稀,故頗顯珍幣的異彩,令藏界格外矚目。清末至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於貨幣分散發行,貨幣名目繁多,成色參差不齊,幣制紊亂。北伐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便著力於貨幣制度的整頓與建設。民國十七年(1928)6月,在全國經濟會中,通過了《國幣條例草案》等有關幣制的議案,開始著手新幣制的籌畫。同時,決定停鑄北洋軍閥總頭目袁世凱像銀幣,改用中華民國締造者孫中山的肖像作為主幣圖案。並向國外徵集鑄幣鋼模的設計製作方案。其時,湧現出一批以孫中山像為正面圖案的新國幣設計方案。而其中,尤以俗稱“五國六版”的十八年孫像船洋一元主幣最為著名。所謂“五國六版”,是指美國、英國、義大利、奧地利、日本五國所制鋼模產出的六種版式的一元銀幣。因義大利羅馬造幣廠所出可分有、無雕模師簽名的兩版,故名“五國六版”。其中,美國版是美國費城造幣廠的出品。於“五國六版”國幣設計問世後不久,國民政府又進一步醞釀推行金本位貨幣制度,故該一元主幣設計方案,均未被正式發行所採納。民國十八年(1929)二月,國民政府特邀甘末爾等十幾位美國財經專家來華,組成中國財政設計委員會。當年十一月,甘末爾主持的該委員會向國民政府財政部提交《中國逐漸採用金本位幣制法草案》(簡稱“甘末爾計畫”)。民國二十年(1931),國民政府決定採用“甘末爾計畫”,推行金本位幣制。並向美國費城造幣廠定制整套金本位幣鋼模。按幣制規定,一元、半元、二毫、一毫面值的為銀質,半毫、貳仙面值的為鎳質,一仙面值得為銅質。民國二十一年(1932),鋼模製成來華,上海中央造幣廠隨即試鑄了整套樣幣。然而,正值此際,因金本位幣制不適合當時中國社會現狀,從而遭致金融界中外專家的廣泛質疑與反對,國民政府被迫決定放棄金本位幣制的嘗試。因而,金本位系列硬幣,僅出少量樣幣,未有正式發行。今傳世所見皆為試樣,為數極罕,每一枚都是中國錢幣的大珍品。民國十八年孫像美國版混配金本位一元銀幣銅樣,正面是美國費城造幣廠版的十八年船洋銀幣孫像圖案;背面則是同為美國費城造幣廠製作的二十一年金本位幣背的帆船圖案。作為歷史資訊的承載者,此幣集兩個不同歷史階段產物於一身,不僅彰顯了獨特的文物價值,而且收藏趣味也更為奇妙。至於其產生的原因,近有學者研究推測,當系美國費城造幣廠雕模師在金本位幣模背面刻制完成後,將其與數年前本廠所制十八年孫像船洋銀幣的存檔鋼模相配,打制出試模樣幣,察看模具效果。這是合理的推想,因為這種方式在中外造幣工藝中不乏其例。根據收藏披露,此類幣僅見三枚,皆為銅質光邊。正因此幣存世極稀,以及富有文史價值和收藏趣味,故歷來受錢幣藏界推崇與親睞。舊時,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對此銅樣幣估值定級,等同於“湖北本省一元”等中國大名譽珍品銀幣,這既是對此類幣所涵珍品要素的合理肯定,同時也具體反映了老一代藏家成熟的價值理念和收藏智慧。此值得當世錢藏界引為效法或借鑒。
二、 美國版“民國十八年背金本位幣壹圓”銀幣銅樣(孫浩) “金本位幣壹圓”樣幣本已罕見,而其中有一款正面是“民國十八年”三帆美國版的銀幣銅樣,以往被認為是“戲作幣”(mint sport),包括耿愛德在內均持此看法。理由是甘末爾的海關金單位計劃是他1929年11月抵達上海後始收集資料,次年秋天方將報告呈交財政部。1931年5月向大眾公開之後,才向美國訂購模具,與十八年三帆版沾不上邊,兩者混配有時空錯亂之感,故多半認為是杭州造幣廠在上海中央造幣廠正式運轉前的戲作。經分析此所謂“金本位錯配幣”只有美國版,而且是銅樣,若為國內戲作應有其他的版本,也應該有銀製的。按金本位幣模由費城造幣廠總雕刻師辛諾克製作,根據其信函模具是於1931年10月間運出,抵華之際當已屆年底。然而上海中央造幣廠在籌建之初即決定在啟用後關閉杭州造幣廠,1930年春製作之“工峻紀念”銅章已顯示具備試樣的基本條件,收到金本位新幣模具後斷無理由交運即將結束之浙廠。再據杭州市錢幣學會編《浙江錢幣》(1999):“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中央造幣廠在滬建成開鑄,同年6月,財政部令杭州造幣廠停鑄。”浙廠按原先規劃關閉,在該廠戲作之說難以成立。此三帆美國版“民國十八年”面配“金本位幣壹圓”背應是費城造幣廠在接到訂單後,由於正面人像要比照義大利版雕刻,限制多反而費時,在較容易發揮的背面模具完成即先行以現成的十八年三帆版正面進行試打,除稀少外饒富意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