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孫浩先生編撰黑龍江省銀幣黃銅樣簡介:黑龍江是中國緯度最北的邊陲省份,以往既未聞設有造幣廠也無以此省為名的銀幣,傳世有“黑龍江省造”七錢二分及三錢六分黃銅樣幣,故一般均認為此當系外地所制,施嘉幹編1949年6月上海出版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內則特別指出有湖北省代制之說。亦有樣幣來自外洋的看法,有些書譜對此存疑而未予收錄。然根據《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緒)實錄》的記載,1898年2月黑龍江將軍恩澤奏,江省利用銀圓,各省應撥協餉,請飭解鄂局代鑄。得旨,戶部知道,即著轉行各該省辦理。1899年7月恩澤奏請撥款設局鼓鑄銀元,朝廷的答覆是該省需用銀元,盡可就近由吉林搭鑄,毋庸另行設局。稍後恩澤再以黑龍江省銀元附吉林搭鑄,諸多窒礙,仍請准自鑄,並調鄂省銀圓工匠來江承造,俾敷通省之需。1900年1月朝廷回復由署黑龍江將軍壽山體察情形,再行覆奏。同年5月初,署黑龍江將軍壽山奏,“黑龍江購到機器,自鑄銀圓,以資流通。”由此可知,黑龍江省設局造幣一事確實“有開鑄之議”,且計畫請已有往來的湖北省派工匠協助,所謂湖北省代制之說並非沒有依據的傳言,此與施嘉幹的記敘吻合。而若以其設計與湖北省造銀元有幾分相似,極有可能是湖北省在受託後先行雕刻模具及試製樣幣,準備由應聘的工匠攜至該省作呈核及生產之用。然而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俄軍在該年7月揮兵入侵東北,四處劫掠並占地多處,黑龍江省自行設局造幣一事終未遂成功。但若以其機器設備系自國外購入,且《克勞斯目錄》內有“廿世紀初與柏林造幣廠就銀元事宜簽約之議”的記載,以其漢字書法不一致而英文字樣卻十分工整,加上傳世之黑龍江省造七錢二分及三錢六分樣幣均為製作精美的黃銅材質,再綜觀國內各省銀幣在試作銅樣時少見有採用黃銅者,故不應完全排除外國代制的可能性。
二、 自1985年以來,黑龍江七錢二分樣幣已5次出現在拍賣會。仔細比對這些拍賣會的照片,發現這5次拍賣會其實僅是3枚不同錢幣,而且均為銅質。已知的三枚樣幣如下:A—Randel收藏之樣幣,黃銅質,1985年9月香港Money Company拍賣會售出。之後成為張氏藏品(可能通過間接方式獲得)。這枚錢幣出版在《中國歷代金銀幣通鑒》,董文超編輯,1993年北京出版。之後在2007年5月誠軒拍賣會上以RMB 990,000 (US $145,161) 售出。B—Spink-Taisei樣幣,黃銅質。1988年2月Spink-Taisei拍賣會售出。錢幣目前藏家未知。C—德國樣幣,黃銅質。1998年2月Taisei-Baldwin-Gillio拍賣會售出。委託人說這枚錢幣一直在德國,因為是柏林造幣廠製造。這枚錢幣2007年11月在北京誠軒拍賣會上再次出現,以RMB 784,000 (US $114,956) 售出。 這些樣幣均可以通過照片中的黑點或者可見的一些傷痕來區分。2012年4月3日第十七屆香港冠軍拍賣會出現的該枚錢幣就是A那枚——1985年在歐洲發現,後成為張氏藏品。極其罕見和重要的錢幣。
三、 北京誠軒2014年1122日秋季賣會,1903年德製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試鑄樣幣一枚,黃銅精鑄,德國奧圖·拜赫(Otto Beh, Esslingen)公司雕模試鑄,製作精美絕倫,存世僅見黃銅樣幣,未曾試鑄銀幣,十分罕見,臺灣著名錢幣收藏家張秀青舊藏,臺灣鴻禧美術館開幕展品,該館出版《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第95頁圖片原物。PCGS SP60《29879746》金盾 估價(人民幣): 600,000-800,000《¥2012500》《如標題上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