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清銀幣長須龍金幣,目前能夠認定為真品的僅有兩枚。一枚在上海張先生手中,為正規拍賣所獲(嘉德馬定祥舊藏);另一枚在臺灣鴻禧美術館,原為埃及最後一任國王法魯克的藏品。兩枚長須龍金幣龍面均有鋼模版裂痕跡,鴻禧的一枚裂紋較短,上海的一枚裂紋較長,因此鑄造時間應相對晚一些。儘管都是傳承有序的東西,但根據個人分析,這兩枚金幣可能不是清末宣統三年前後造幣總廠的產品,有可能是民國初?中期中央造幣廠利用原模後鑄的。
二、 其他在市面上偶爾可見短須龍金幣,還有中字一兩金幣、廣東壽字一兩金幣等等,在歷史上聞所未聞,都是近年好事者偽造,沒有任何可信度。
三、 埃及國王福阿德-法魯克(1920-1965)喜歡收藏,對古玩、名畫十分熱心,對其他的一些珍稀物品也是很有興趣。據說在法魯克的收藏品中單珍貴金幣就有數千枚之多,其中就有著名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金幣。法魯克喜歡收藏,特別是喜歡巧取豪奪地收藏,據說當時各國使節向他遞交國書時必須附帶一枚珍貴的金幣或其他珍貴文物,否則他就拒而不見。
四、 長須龍銀幣是宣統三年鑄造的幾種銀質樣幣之一,名氣不小。存世見有長須龍標準版和長須龍背配普通版樣幣(即配普通大清宣三的正面)。其中長須龍背配普通版存世相當少,兩種版別的長須龍銀幣在中國南方近年都有人仿造。另外,存世的長須龍樣幣,既有鋼模未裂鑄造出來的,也有鋼模已裂後鑄造出來的。而且版裂的長度不一,說明鋼模裂了以後仍然被繼續使用。長須龍金幣,過去的宣傳多認為是呈樣金幣,主要目的用於上呈首腦審定鑄幣樣式。一般來說,如果是呈樣金幣,那麼應該在鑄幣的最早期用嶄新的鋼模首先鑄造,這樣鑄造的樣幣才能最容易獲得批准,達到設計者呈樣的目的。銀幣的金質呈樣幣通常不應等鋼模出現裂紋後才進行鑄造。另外當時已呈送給朝廷的樣幣,都被政府留檔,沒有機會隨便流出。如故宮博物院現在還藏有張之洞當年呈樣的廣東七三反版、七二反版樣幣,還有不少鑄錢用的呈樣雕母。如果長須龍金質樣幣是用於呈樣,那麼現在最可能仍舊留在故宮博物院同其他呈樣幣在一起保存。當然,在鑄造錢幣時偶爾由於事故、鋼模淬火過度或錢工粗心造成一開始鑄造時鋼模就被損壞的情況,因此鑄造出有缺陷的樣幣或流通幣。只是這種幾率發生在樣幣的情況很少(國外曾見版裂的樣幣)。
五、 法魯克國王(在位1936-1952)1936年即位,1937年宣誓登基,接受國書應在其後。這時清政府早已垮臺,不大可能有原來流傳的所謂“清政府贈送法魯克國王的金幣”這樣的事實。所以個人認為長須龍金幣有可能是民國政府為順利向法魯克遞交國書而指示政府造幣廠利用清朝遺留下來的長須龍銀幣原模鑄造的。東西是真的,所有細節都符合長須龍樣幣標準,也肯定是正規造幣廠鑄造的東西,非常珍貴,但不一定是宣統三年鑄造的。
六、 以上是個人通過閱讀資料結合收藏所見實物所得出的想法,只是一種推測,一家之言。具體結論恐怕還需考證更多的歷史資料和實物最後得出。
附圖:圖1與圖2有諸多差異之處
圖1 長須龍金幣(臺灣鴻禧美術館藏)
圖2 電子版長須龍假幣(完全模擬幣制作)
圖3 戶部中字一兩金質臆造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