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之特徵:市場人士最初發現的第一個錯誤是在其背面左上角鑄有的“中国京剧艺术”六个汉字中的“剧”字,在该“剧”字的“尸”字边旁下面的“古”字少了一竖。數周之後,又有細心的收藏愛好者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錯誤,即《龍鳳呈祥》彩銀幣正面的鑄造年份是2001年而不是2000年。由於《龍鳳呈祥》彩銀幣“鑒定證書”上寫的是2000年發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的公告指明的也是2000年發行,由此出現了《龍鳳呈祥》彩銀幣“鑒定證書”上的年號與實物上的年號不一樣的情況。
二、 增加收藏之趣味性: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之所以接連發生兩處重大錯誤,可能與人們習慣上的思維等因素有關。眾所周知,《龍鳳呈祥》彩銀幣儘管在2001年鑄造,但它其實是中國人民銀行沿用2000年的發行額度,將拖延至今的未發行完畢的項目補充上去的。因此,有關方面出於理解錯誤或其它方面因素的考慮,將它的發行年號由2000改成2001實在是情有可原。此外,“中国京剧艺术”中的“剧”字少一竖的问题,對於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其在尺度的把握上確實很難處理。然而,金銀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它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自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金銀紀念幣以來,類似於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那樣的情況可謂是絕無僅有。在近年來有關方面不斷加大金銀紀念幣的宣傳力度,尤其注重金銀紀念幣形象宣傳及其聲譽的情況下,相信類似於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那樣的情況今後絕不會重演。因此,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金銀紀念幣市場中一個空前絕後的錯幣。
三、 存世量:據從京滬兩地經銷金銀幣的幣商和有關方面瞭解,第一批流向京滬兩地市場的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的總量僅1000枚,它們的“鑒定證書”號為2001-3000號。在有關方面發現《龍鳳呈祥》彩銀幣出現兩處重大錯誤之後,迅即通過各種管道竭力回收。具最新掌握的情況來看,已有約300多枚的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被主承銷商的“中國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收回。真正在國內市場上留存下來的錯版《龍鳳呈祥》彩銀幣數量僅600多枚。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它的沉澱消化情況可想而知。
四、 發行機構一貫裝聾作啞:從錢幣學觀點分析,該幣可定性為主觀設計和製作存在錯誤,系名副其實的“一幣兩版”錢幣。龍鳳呈祥錯幣是中國現代錢幣文化中的一個特有現象,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不可忽略的。通過近5年的觀察,對於“錯版”、“特版”這個詞,發行機構的報刊和網站顯得十分敏感和謹慎。比如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的中國金幣網和《中國金幣》雜誌,從來就沒正面提及龍鳳呈祥錯幣的相關事宜。要想弄清龍鳳呈祥錯幣“身世”問題,發行機構的態度最為重要!而至今發行機構裝聾作啞,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從發行機構及其媒體至今的種種表現看確實如此,實據有:①已出版的貴金屬紀念幣圖錄和宣傳材料中,均沒有收入該幣,而非官方出版物已收錄;②沒有一次正面、完整、專題、全面地介紹有關該幣的文章;③在近幾年舉辦的錢幣博覽會的拍賣會上,從沒見到該幣的身影,而社會上已有拍賣公司公開拍賣該幣;④對錢幣愛好者的諮詢都是無可奉告;⑤分佈在各地的金總特約經銷點從沒銷售過,而該幣只能在民間市場交易。由於發行機構一開始並沒有動用包括法律等手段將該幣全盤否定,而是採取了中性的模糊策略,此態度給人們傳遞了這樣的信號:該幣是真實、合法的。例如2002年11月3日,由北京華辰拍賣公司在“天子腳下” 舉辦的“2002秋季郵幣拍賣會”上,龍鳳呈祥錯幣(標的編號:1430)以人民幣53900元成交。握有“尚方寶劍”的發行機構,卻未發表聲明,更未出面干預,這種沉默之舉完全可解讀為半公開承認。此外,不知是官方工作人員疏忽還是有政策允許適度放寬,在中國金幣網上仍有“漏網之魚”,即錯幣的字眼偶而出現,例如當輸入“錯版龍鳳呈祥”後查詢,還是能查到若干條有關龍鳳呈祥“錯版幣”或“特版幣”的相關文章,但不是專題性的,只是稍微帶上那麼一、兩句。平心而論,發行機構封鎖消息總體上是成功的,幾乎達到了滴水不漏的境地,或已達到了最高管理層事前所希望的結局,即不管社會媒體怎麼評論,只要不表態,就能平安無事。
五、成交情形 :2001年12月至2002年9月間,1枚錯版5盎司彩銀“龍鳳呈祥”紀念幣市價就從6000元左右,上沖過70000元的市價高點。2011年1月8日舉辦的2011年上海第七界大型錢幣拍賣會5oz彩銀龍鳳呈祥錯幣,報價45萬,經過數十輪竟拍,以83.6萬成交,價格之高令人咋舌!然而,2000年中國京劇藝術第(2)組-龍鳳呈祥5盎司長方形彩銀幣(發行量11800枚,有開窗版與關窗版)於2012年僅約人民幣5800至6500元。
錯版“剧”字少一豎及年號為2001年《如下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公開